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安徽省核科技馆是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于十三五期间筹建的专题性科普场馆,负责开展科普工作,履行总院的科普宣贯职能,设有展教部与综合部,指定馆长副馆长各1名负责场馆的运维与科普工作的开展,该部门由总院党委办公室领导负责分管。
安徽省核科技馆作为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的二级单位负责履行科普职能,核科技馆分为展教部与综合部,分别负责基地的科普工作与基地运维。
基地博物馆制定有规范且详实的科普工作制度,并结合发展情况不断完善,现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作制度体系,每年将科普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有着清晰的年度计划等,及时对相关工作做出了梳理和总结。
安徽省核科技馆自2020年12月开馆以来即制定了核科技馆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根据工作情况定期更新,于2024年12月完成了最近一次更新。
安徽省核科技馆有专项科普经费,保障了科普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对外开放天数或服务公众天数:200天。
每年服务公众人次:10万人次。
科普场所面积:2550平米。
场馆和设备的升级和更新:
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改造
核安全主题改造和消防安全改造
核安全文化主题改造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场馆因整体进行消防改造,于2024年2月2日闭馆,无法对外开放。2024年1-8月开办了“探秘核世界”临展,作为基地2024年线下科普的临时阵地。基地在国家安全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主题活动日期间开展了精彩纷呈的科普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广大观众呈现了多场异彩纷呈的科普盛宴,全年共计开展科普活动27 场,受众近万人,赢得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024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核科技馆规划了名为“核安全与环境——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科普”的科普项目。基地全年开展的27场科普活动,包括以核安全与国家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科普活动10场,以环境安全为主题的科普活动5场。
在基地内开展的科普活动如下:
1.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仰望科学星,照亮人生路”研学活动,共有25个家庭参加。
2.以科普核安全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察颜观色,防危杜险”研学活动,有20个家庭参加。
活动内容包括参观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院史馆、参观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参观“探秘核世界”临展、学习科普课程“仰望科学星,照亮人生路”和“察颜观色,防危杜险”、手工活动(制作纪念漆扇、制作风力机械)等。
基地全年开展各类“走出去”科普活动如下:
1、“科普惠万家,欢乐迎新年”——新兴社区群众科普文化艺术节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000人。
2、安徽省图书馆“学雷锋 办实事 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500人。
3、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200人。
4、春日学雷锋 情暖敬老院——走进敬老院开展慰问演出,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00人。
5、自然资源科普作品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500人。
6、安徽省核科技馆国家安全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有300多人。
7、“迎接世界地球日,国安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安师大附小东校区与大阳垾分校,参与活动的学生共有500多人。
8、科创强国 筑梦未来——芜湖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共约1500人。
9、科普惠民乡村行——弋江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集中示范活动,参加活动的市民公约1000人。
10、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科技活动周活动,共有约20名大学生参加了活动。
11、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科普志愿进校园共建活动,参加活动的学生共约100人。
12、“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预热,共有约20名大学生参加了活动。
13、安徽省核科技馆携手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助力龙华社区暑期夏令营开营仪式,共有约100名学生参加了活动。
14、地球科学科普作品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00人。
15、从烧开水到无限能源——核科普系列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500人。
16、“魅力之光”核科普作品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00人。
17、参加“全媒看芜湖”访谈,推广保护环境理念,收看访谈的市民约2000人。
18、核科普作品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00人。
19、原创科普剧“一朵蘑菇云,安定千万家”首次公开展演,参与活动的市民约2000人。
20、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前往包括二坝镇、弋江区中央财富街、延安学校、南关小学、师大附小、元亩塘小学等场所开展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与学生共约2000人。
21、科学实验展演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共约1000人。
22、辐射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共约200人。
23、强国有我,‘核’你同行——核安全主题宣讲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共有200余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活动共6场:
(1)芜湖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与安徽省核科技馆原创科普剧“一朵蘑菇云,安定千万家”首次公开展演,参与活动的市民约2000人。
(2)弋江区全国科普日主场地质科学科普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约1000人。
(3)前往延安学校、南关小学、师大附小、元亩塘小学四所小学分别开展以弘扬科学家精神为主题的不同科普活动与科普课程,参与活动的学生共约1000人。
2、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参与活动的市民有300多人。
3、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迎接世界地球日,国安科普进校园”,走进安师大附小东校区与大阳垾分校,参与活动的学生共有500多人。
4、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活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共有约200人参加了活动。
5、雷锋日系列活动,共有约1500人参加了活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1、面向公众提供预约的平台主页:
微信公众号(安徽省核科技馆)
2、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
科普网站(https://www.ahhkjg.com/)、科普中国科普号(安徽省核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安徽省核科技馆)。
3、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和总阅读量: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不重复信息共约200篇,各种科普资源20种,总阅读量约10000人次。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安徽省核科技馆作为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的二级单位,承担总院科普公益职能,在积极动员总院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的同时,还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与学生取得联系,开展了类型丰富的科普活动。优质的科普团队为高质量科普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全年基地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达 20 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年度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1.7万元,投入场馆改造费用89万元。
2、安徽省核科技馆拥有专职科普工作人员共11人,兼职科普工作者6人,大学生流动科普团队约20人。
二、特色工作
1、举办科普展览,科学惠及广大群众
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联合开展“探秘核世界”主题临展,从地质科学相关的铀矿石切入,对核科学知识与核安全知识进行科普,缓解群众恐“核”心理,为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形成良好社会氛围贡献力量,临展参观群众累计过万人,服务社会效益显著。
2、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系列科普活动
作为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核科技馆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十周年之际以“核安全”为主题开展了“核安全与环境——202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科普项目”,改造升级了场馆的“核安全与环境”展区,增加了大量国家安全、核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科普知识,让更多的公民了解“核安全”,学习核科学知识,消除恐“核”心态,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同时对国家的能源发展方向拥有正确的认知。
3、产出优质科普产品
在保证科普视频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安徽省核科技馆展教部全年共制作科普视频16个,制作科普宣传手册 450份,相关科普作品收获了群众的欢迎。核科技馆以科普短剧《一朵蘑菇云,安定千万家》参加了芜湖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演出,线上线下都受到了观众的欢迎与好评,科普了核安全知识,弘扬了科学家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
4、扩充科普研学内容,拓宽科普辐射范围
场馆在2024年被评为芜湖市科普研学基地,作为一家以“核”为主题的科普场馆,安徽省核科技馆围绕场馆科普内容,不断推出更多主题性的相关科普研学路线与课程,科普主题包括地质科学、爱国主义教育与科学家精神弘扬、核科学应用、生态环境安全、防震减灾等……
三、问题不足
2024年安徽省核科技馆在科普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于线下科普阵地的暂时缺位导致部分工作内容无法按照原定计划落实和开展,使得部分工作目标的完成效果与规模没能达到最初预期。问题属于客观条件,来源于突发情况,在完成场馆的消防改造之后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场馆的科普工作还面临一些次要问题,次要问题的主要方面在于作为一家主题性科普场馆,相关科普内容的科学知识进步不大,科普内容的创新性不足,需要场馆科普工作者不断增强自身科普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发扬创新精神,推出更多更受欢迎的科普内容。经过多种科普活动的开展,我们发现,科普短剧与科普实验这两种形式更容易在严谨性与趣味性上形成较为恰当的平衡,但是这两种活动形式需要较长的打磨时间,且限定主题的长时间科普内容的制作难度较大,总的来说,达到足够时长的科普舞台剧与实验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这是我们在后面的工作中需要努力去提升与钻研的地方。
四、工作建议
1、提供更多工作指导意见:相关主管单位加大对基地科普工作的了解,为场馆科普工作的进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帮助和支持。
2、促进交流与合作:以科普基地为依托,搭建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平台,鼓励科普资源互通,促进基地间的深入可持续性合作。
附件:基地最新简介和开放时间
一、基地最新简介
安徽省核科技馆是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于十三五期间筹建的专题性科普场馆,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漳河路8号,临近城市主干道峨山路,交通便捷。目前场馆管理规范、设施完善,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是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以“核”为主题的专业性科技馆。
场馆室内建筑面积2449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内设“核科学奥秘、中国核工业发展史、核技术应用和发展、核安全与环境、核科学前沿”五个核科普展区和一个防震减灾科普展区,配备有盥洗室、休息室、阅览室、科普课堂等功能区域。综合运用多媒体、互动影院、全息成像等科技手段,通过模型、趣味游戏、互动参与等展示形式,将科学性与趣味性、教育功能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帮助公众科学认识辐射,学习核科学知识,逐步消除公众恐“核”心态,了解防震减灾知识,正确应对危险情况。
安徽省核科技馆在科普领域取得的成绩也获得了多方认可,截止目前,场馆取得的荣誉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安徽省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地质科普教育基地、芜湖市科普教育基地、芜湖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芜湖市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芜湖市小记者教育实训基地、芜湖市“双百”助力“双减”科普专项行动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核工业勘查技术总院科技志愿服务队被评为2022年度弋江区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安徽省核科技馆展教部被评为弋江区第五届“红色班组”。
二、场馆开放时间
在场馆正常经营开放状态下,场馆在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版权所有 安徽省核科技馆 技术支持:辰光网络 皖ICP备2021011382号-1 皖公网安备34020302000149号
地址: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漳河路8号核工大厦 联系电话:0553-5670880